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政务 | 政府文件

农府办发〔2018〕24号农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农安县城市管理效能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时间: 2018-10-11 09:00 来源: 农安县政务公开办公室
【字体: 打印

农府办发〔2018〕24号

农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农安县城市管理效能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相关部门:

  现将《农安县城市管理效能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农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0月9日

农安县城市管理效能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根据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城市管理效能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吉政办发〔2018〕17号)文件精神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结合我县城市管理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农安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提升农安古城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突出问题导向,补齐管理短板,以治脏、治乱、治违、提绿为突破口,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管理科学、和谐宜居、安全有序、干净美丽的现代化城市。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规划先行。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加快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控城镇开发红线,坚决整改城市生态建设变形走样问题。

  (二)坚持突出重点,梯次推进。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问题,整治的重点区域为城市的出入口、交通主干道、老旧小区、人员密集场所。

  (三)坚持共同缔造,形成合力。建立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引导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局面。

  (四)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服务。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落实慧民便民措施,将城市管理效能提升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五)坚持依法行政,社会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完善决策、公示和执法程序,接受社会监督,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实施行动的重点任务

  (一)实施整洁行动

  1.整治环境卫生。重点解决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中村”、建筑工地及河道、城乡结合部、城市出入口等区域垃圾乱堆乱倒、清扫保洁不到位、收集清运不及时、环卫设施不配套等问题。规范垃圾倾倒、贮存、收集、转运等行为,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严控施工扬尘、噪声扰民和渣土运输散落。

  责任单位:环卫处、执法局

  2.整治市容市貌。整治临街建筑的阳台、门窗、屋顶乱吊乱挂和建筑立面破旧、污损等问题,沿街乱堆乱放、墙面线杆乱贴乱画等现象,规范店招店牌、户外广告设置。解决各类电线电缆乱扯乱拉问题,有序推进架空线缆入地工程。

  责任单位:执法局

  3.整治违法占道经营。重点整治主要道路、繁华商圈、校园、医院、火车站、客运站周边的违法占道经营行为。合理规划设置早餐点、夜市、流动商贩疏导点以及其他临时市场,加强摊点保洁管理,确保摊收场清,建立规范便民市场,逐步引摊入市,还路与民。

  责任单位:执法局

  4.强化公厕管理。编制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合理配置厕所数量,提高女性厕位比例。建立“厕所开放联盟”,鼓励倡导临街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入联盟,对外免费开放厕所。推进厕所革命,逐步消除城市旱厕。推进公厕云平台建设,解决“如厕难”问题。

  责任单位:环卫处

  (二)实施畅通行动

  1.解决停车难问题。加强停车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停车楼、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和地下停车场。把停车泊位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重点内容。加强静态停车秩序管理,综合治理非法占道停车及非法挪用、占用停车设施问题。建立“互联网+停车”系统,鼓励有条件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机构内部停车场或个人停车泊位错时对外开放或共享。

  责任单位:公安局交警大队

  2.优化路网结构。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道路布局理念。打通“断头路”,打造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形成完整路网,提高道路通达性。规划建设行人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设施。

  责任单位:住建局

  3.整治交通秩序。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智能化交通指挥系统,规范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治理非法占道停车,开展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违法行为综合整治行动。加强宣传引导,提升交通参与者文明守法意识.

  责任单位:公安局交警大队

  4.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等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公交线网和站点布局,建设港湾式停车站,扩大公共交通专用道覆盖范围。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不同运输方式和城市内外交通之间的顺畅衔接、便捷换乘。

  责任单位:交通局

  (三)实施拆违行动

  1.核查违法建设。结合统计核查建成区内未批先建、超期临建和私搭乱建的各类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完善拆违台账,做到存量违建应统尽统。

  责任单位:各街道(小区内)、征收办(小区外)

  2.依法拆除违法建设。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大住宅小区违法建筑拆除力度,全面拆除道路红线、河道蓝线、生态绿线范围内的违法建设。集中整治占压燃气、热力、供水管道及水源保护区内的建筑,保障城市公用设施安全运行。

  责任单位:各街道(小区内)、征收办(小区外)

  3.建立控违拆违长效机制。完善违法建设巡查、报告、查处机制,消除存量,遏制增量。对新增违法建设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查处、第一时间拆除,坚决遏制违法建设多发高发势头。

  责任单位:各街道(小区内)、征收办(小区外)

  (四)实施绿化提升行动。

  1.完善绿地系统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或修编,科学布局城市绿地公园,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结合现有道路交通体系、园林绿地系统,编制城市绿道规划。

  责任单位:环卫处

  2.提升功能品质。突出抓好道路沿线、城市公园、休闲广场、居住小区、主要节点、城市出入口、河道水系的园林绿地设计和景观营造,增加绿量,提升品质。广植当地树种,严禁大树进城。推进城市绿道和慢行系统建设。

  责任单位:环卫处

  3.建设园林城市。突出绿地公园建设,强化生态空间保护,通过新植补种、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形成大绿量、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景观,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推动园林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责任单位:环卫处

  (五)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行动。

  1.整治建筑立面和楼道。对未纳入拆除重建的老旧房屋进行维修改造,重点清理维护外立面、粉饰楼体楼道、安装楼道照明设施、改造楼内老旧管线、维修安装单元门,对非节能房屋实施节能改造,提高房屋保暖性。

  责任单位:各街道、住建局

  2.改造小区设施。拆除违法建筑,疏通消防通道。翻新破损道路,硬化人行步道,安装照明设施,改造老旧管网。实施绿化美化,改造建设停车设施,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配置物业管理用房。

  责任单位:各街道、住建局

  3.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单位、业主委员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落实管理责任,做到“改一个、管一个”。不断提高舒适度和幸福感.

  责任单位:各街道、住建局

  (六)实施城市管网安全运行提升行动。

  1.完善普查登记。对城市地下各类管网进行全面普查登记,明确各类管线信息,并全部录入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实现管线信息的即时交换、动态更新、兼容扩展。

  2.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在各类地下管线、综合管廊、人防工程、轨道交通等重要设施上,采用传感元件、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为管线安全平稳运行提供支撑。

  3.继续推进老旧管网改造。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热力、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地下管线进行改造升级。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电力电缆开展专项治理。

  责任单位:住建局

  四、实施步骤和目标

  (一)第一阶段:2018年7月至2018年底。

  1.2018年7月底前,全面启动各项行动。

  制定出 “六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实施计划,落实责任主体,建立保障机制。

  2.2018年8月至2018年底各项行动全面实施。

  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16%以上,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公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摸底,完成改造总量20%,完成地下管网普查登记工作,建立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城市管理信息采集、指挥调度、督查督办、逐步拓展各部门信息平台共享。

  (二)第二阶段:2019年1月至2019年底,“六项行动”取得重要进展。

  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18%以上,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公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04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摸底,完成改造总量50%,基本建成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数字化管理平台稳定运行,多部门公共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

  (三)第三阶段:2020年1月至2020年底,“六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绿色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公交优先全面实施,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20%以上。建立违法建设管控长效机制。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公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08平方米,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完成老旧小区整治任务,实现居住安全、设施完善、功能齐备、出行方便、环境整洁目标。城市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实现常态化运行。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城市管理效能提升行动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工作组织、任务部署、监督检查和工作落实。

  (二)落实责任。主要领导责任人要亲自抓落实,制定出台各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实行清单管理,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三)强化考核。各单位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每月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年终进行综合考核。

  (四)创新管理手段。建立城市智能治理体系,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依托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城市智慧化管理和公共资源智能化配置。

  (五)动员公众参与。倡导城市管理志愿服务,开展多种形式、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社会组织、公民等参与城市管理。

  (六)强化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报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宣传先进典型,曝光“脏、乱、差、违”等现象。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召开现场会、观摩会,推广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形成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