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9日在农安县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县长 韩明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14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繁荣富庶、平安和谐、美丽宜居的幸福农安建设目标,深入推进新兴工业强县、现代农牧大县、特色文化名县、绿色生态美县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创新实干,克难攻坚,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县域经济社会步入良性发展期,呈现出经济持续增长、民生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预计到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1亿元,增长8%;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完成25.68亿元和14.01亿元,分别增长8.6%和4.7%;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222.8亿元和152.2亿元,分别增长31.1%和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8亿元,增长13%;城乡常住居民收入达到20130元和11850元,分别增长11.2%和13%。连续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并实现晋位升级。
——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坚持把强园区、兴产业作为稳工业的重要支撑。突出打造合隆、农安、烧锅三大园区,整合优势资源,促进生产要素集约利用,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探索企地共建模式,加快建设伏龙泉、小城子特色园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全年新建、续建项目165个,亿元以上项目75个,5亿元以上项目12个,富士康、旺旺、华润天然气等项目全面建设并投入生产。坚持把扩充总量和提升质量并重作为招商选资的重要原则。全年引进内资52.2亿元、外资7530万美元,分别增长37.6%和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275亿元,增长17.7%;食品加工和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73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3.6%。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推动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和园区转型升级,全县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5亿元,增长21%,实现增加值330亿元。坚持把要素供给作为增强效益的重要保障。全年收储土地280公顷,从外地调剂建设用地指标200公顷,通过城乡增减挂钩,周转建设用地指标150公顷,充分满足园区用地需要;全县用电量达到12亿千瓦/时,增长12.6%,位居长春地区外县(市)之首。园区承载能力和产业集聚效应实现“双提升”。
——农牧经济提质增效。狠抓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放松。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39.6万公顷,扎实推进合隆、哈拉海现代农业重点示范区建设,战胜春季低温、夏秋干旱等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突破84亿斤。清收林地1.1万公顷,完成造林1130公顷。继续加强牧业标准化建设。投资5200万元,启动建设无害化处理场和全省最大的生猪交易市场;新增牧业小区34个,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45亿头(只),肉类总产量达到80万吨。大力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争取农机项目资金7540万元,农机总动力达到192万千瓦,农机保有量稳居全省第一,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9%;投资百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95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4户,加工销售总收入达到97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82个,总资产达到10亿元;龙王乡土地确权试点工作圆满完成,新农乡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股份制合作方式,一次性流转土地380公顷。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坚实。
——城乡建设快速推进。加大土地征收、开发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全县开发楼房167万平方米;融资9.33亿元,改造棚户区120万平方米;投资1.8亿元,高标准建设987套、12万平方米回迁小区;新建廉租房252套,改造城市D级危房306户、农村危房1274户;投资1.3亿元,完成县城暖房子改造60万平方米。下大力气完善城乡综合配套设施。实施宝塔游园项目建设,新三中、客运南站投入使用,完成南部城区高压线地埋、供水加压站和净水厂修建改造等任务;投资1.84亿元,大力度推进农村道路桥梁建设,靠山大桥竣工通车,农松线全线贯通,新修乡村道路247公里,通屯率达到70%以上。扎实推进生态美县建设。投资630万元,加强县城西出口门户打造;宝塔街跨河桥、拦河坝主体及园林基础工程全部完工,二道河景观带初具规模;县城新增绿化面积3.4公顷,绿化率达到36.9%;太平池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和初审。加强机动车尾气、农业源、城市噪音和油烟等综合治理,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各乡镇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新建乡村休闲广场2.1万平方米,建设省级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村16个。城乡建设管理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