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安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忠实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各项决策部署,持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并取得积极成效。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把牢政治方向,夯实法治建设根基。一是深化理论学习。突出“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等方式,全县共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140余次。二是落实主体责任。制定并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若干措施分解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实效逐步提升。三是开展集中轮训。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县管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轮训班暨2024年党校进修班的培训课程,共培训全县乡局级干部536人,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和执政本领。
(二)深化法治实践,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一是明确综合执法职责权限。厘清部门与乡镇各自执法权限195事项,其中《农安县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目录清单(第一批)》共130项,《农安县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目录清单(第二批)》共65项。各执法部门指导、监督、支持乡镇对承接事项优化流程、规范管理,确保承接的赋权事项无缝对接。二是加强执法监督。按照《农安县关于贯彻落实〈长春市提升行政执法力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重要任务清单,推进行政执法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使执法程序更加规范化、透明化、公正化。2024年初以来在吉林省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中,检查计划审批1300余条。三是组织执法培训。组织全县54家行政执法主体参加“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让全县行政执法人员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树立良好执法形象,累计培训执法人员388人次。组织全县1184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通过1132人,通过率为95.6%。
(三)强化服务效能,护航法治营商环境。一是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事时限。推进应用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上线县级事项1866项,街道级事项67项,乡镇级事项68项,全年共受理业务18564件。全面实现审批再减时间、再减跑动、再优流程,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压缩比例达83.2%,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压缩比例达83.2%。政务服务事项即办件比例达53.0%,行政许可即办件比例达51.9%。二是推动全程网办政务服务。梳理我县可网办清单和可全程网办清单,事项库中可网办事项2444项,比率达可网办比率83.5%,四级网办事项2294项,四级网办比率78.3%,全程网办事项2256项,全程网办比率77.0%。设置“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窗口,与天津宝坻区,湖南郴州永兴县,内蒙古科右中旗签订相关协议。2024年共办理“跨省通办”业务4047件。三是动态化实时跟踪群众需求。推进零跑代办、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切实满足企业群众多元化办事需求,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2024年办理“零跑代办”服务75件;延时服务9次;上门服务3次。设立“办不成事”窗口,制定“办不成事”工作机制,为企业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和疑难问题解决,共解答咨询263次。
(四)坚持为民导向,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一是持续完善并推行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制度。发挥法律顾问对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作用,推动行政决策法治化。2024年共审核文件18件,其中重大行政决策1件,规范性文件2件,非规范性文件13件,其他文件2件。组织律师深入民营企业开展法律服务专项活动,收集、排查企业法律风险点,提出法律建议,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上门就诊”法律服务。二是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中心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民生实事项目,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秉承“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理念,为维护弱势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全年共受理刑事案件213件,涉及未成年人202件,民事案件7件,涉及未成年人1件,认罪认罚案件1401件。三是强化公证服务。充分发挥公证的“证明、沟通、监督、服务”职能重要作用,始终坚持我为群众办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项,为特殊困难群众开辟绿色通道,对因病卧床、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或监狱服刑当事人实行公证援助上门服务。2024年共办理内民案件615件,涉外案件288件。
(五)坚持多点发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全县共培育“法律明白人”1247人。线上开设“巾帼普法大讲堂”系列访谈栏目12期,报道关于法治建设报道50余篇,线下举办宪法、民法典等各类宣讲300余场,发放宣传手册5000余册,受益群众达30余万人次。二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成乡镇级人民调解委员会22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377个,行业性调解委员会6个,专业人民调解员1215人。全年各级调解委员会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867件,调成850件,调解成功率为98%。三是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充分发挥行政争议化解职能,全年共接到行政复议申请321件,其中调解撤销248件,受理73件,已结案71件。行政机关败诉率5.3%,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出庭应诉率、司法建议办复率、生效裁决自动履行率均为100%。
(六)完善制约监督,行政权力规范透明。一是严格落实人大依法监督。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推动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024年共收到需要政府承办的人大建议47件,政协提案41件,事涉承办单位32个。建议、提案办结率和代表、委员满意率均达到100%。二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紧紧围绕“以维护群众利益为第一要务”的目标,持续加大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督办力度。共受理长春市12345网络平台反馈投诉93855件,本级公开电话受理10588件、国务院“互联网+督查”128件、省“互联网+督查”70件、县长信箱269件、人民网网民留言41件、市政府督办48件,“现场督察”186件。所有投诉已全部办结,办结率为100%。三是强化政务公开工作。持续加大依申请公开事项的交办、协调力度,确保群众申请及时受理,提高群众满意度。2024年以来共受理以县政府、县政府办为主体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30件,办理网民反映有关惠农补贴、城乡建设、农民工讨薪等问题的留言159件。
二、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可以看出,这一年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还有不足,法治建设推进还不够均衡,创新举措还不够多,普法宣传活动缺乏互动性等。原因是对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足,谋划工作的主动性不够强,在法治政府目标任务清单具体问题研究落实方面做得不够。
三、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始终坚持党对法治工作的绝对领导,统筹推进法治建设新征程。一是召开年度会议。组织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202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暨述法评议会议,传达学习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审议《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等文件,一体推进法治农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二是开展述法工作。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实现常态化,全县87个乡镇、街道和部门的党政“一把手”进行述法,通过现场评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法治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完善工作制度。印发《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办公室工作细则》等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提高依法治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定期研究工作。将深化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制度,召开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情况及下步重点工作安排》的会议,为研究部署本年度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四、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5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创新方式方法,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党的领导。全县各部门要认真履行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统筹谋划、有效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二)健全学习机制。发挥“关键少数”引领带动作用,切实提升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能力。依托各类普法阵地和媒体平台,进一步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阐释和解读宣讲工作,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
(三)加强协调配合。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强化履职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坚持多方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原则,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调畅通、执法联动的工作格局,不断健全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
(四)坚持法治改革。有序推动法治政府建设领域改革、法治社会建设领域改革、司法领域改革等重要内容,通过建立任务台账、问题销号管理等方式实时掌握改革进展与成效,确保法治领域改革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五)增强普法实效。各普法责任部门要落实好“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利用开展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活动,发挥各类媒体和普法阵地作用,有效扩大普法宣传的服务覆盖面。
初审:孟庆忠 复审:薛卉昕 终审:孙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