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历史文化厚重,这是作为我们每个农安人都知道的。十几年来,几届县委班子都在谋求以历史文化突破县域发展之路,尤其是本届县委提出了站在全国、乃至世界的高位,规划黄龙府文化发展之路,并请国家顶级设计规划院进行设计谋划,制定了《黄龙府文化挖掘凝练 提升规划》,使利用黄龙府文化促进地域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是让我们所有农安人感到欣喜和庆幸的。
但是,伴随着长春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成功,让我们更有紧迫感,也更发现了机遇和挑战。作为长春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支柱,我们在历史文化方面没有一个定位和名头是说不过去的,也恰恰是长春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命名给我们创造了机会。我们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申报“千年古镇”。一可以有力的拱卫长春市历史文化名城,还可以重塑千年黄龙府响当当的名头。所以,提出这个建议,旨在给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一、逐条评估我们的家底
认定千年古镇地名文化遗产的评价标准:1.集镇或中心聚落形成至今达1000年(含)以上,且今为建制镇;2.专名历代传承,沿用至今达1000年(含)以上,专名沿用至今,或专名更名后沿用时间长,有重要传承价值,知名度高;3.地名实体文化内涵较丰富,独具特色;4.古建筑保存较好,传统风貌尚存,名称内涵丰富;5.历史上为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军事重地。
第1条,集镇或中心聚落形成至今达1000年(含)以上,且今为建制镇。农安是黄龙府故地,这已经是写到教科书里不争的事实,至今黄龙府古城在农安镇城区东南部仍存有遗址、遗迹。公元926年,定名为黄龙府,至今已将近1100年。而且,得名夫余城、夫余府更要早得多,已经近两千年。到今天,我们的县城农安镇仍是建制镇。所以第1条,应该是完全符合。
第2、3条, 专名历代传承,沿用至今达1000年(含)以上,专名沿用至今,或专名更名后沿用时间长,有重要传承价值,知名度高;地名实体文化内涵较丰富,独具特色。这两条都是针对于地名的。农安使用黄龙府名360年左右,元惠宗后,曾改为开元路、龙安站、农安乡,直至现在的农安县,地名虽几次变更,但历史专名“黄龙府”,却一直留在人们心中,从岳飞“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开始多被历代文人、志士歌咏,已经逐步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符号,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它的精神符号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地名的内涵。就这两条来讲“黄龙府”的使用时间虽不足千年,但它的精神符号价值和意义,却是其他古镇难以比拟的。
第4条,古建筑保存较好,传统风貌尚存,名称内涵丰富。农安县城中心有辽圣宗时期修建的佛塔,如今已矗立千年,是我国现存纬度最北的辽代以前佛教建筑。它不仅体现了辽代建筑的风格,更对研究我国佛教的传播和佛塔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还有在城区东南部的黄龙府古城址和县城东北的新石器晚期遗址左家山,虽然保存不够完整,却都是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遗存。所以这一条也基本符合。
第5条,历史上为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军事重地。这一条应该是再符合不过了。农安自公元346年开始就是夫余国的王城,称夫余府,作为一个王城,在一个政权中的地位,我们不用强调,完全可以说1600多年前农安就是东北相对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延续时间长,渤海的夫余府、辽金的黄龙府,元代的开元路,都是极有影响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包括军事在内的区域中心。史载:在辽时,黄龙府设榷场,成为周边各民族的交易、交流场所,语言不能通晓,用汉语以证。其各方面价值和地位可见一斑。
我们看看,认定千年古镇地名文化遗产的评价标准,我们几乎条条符合,难道我们还不为打造我们的“中国千年古镇”努力一把吗?
二、我们的不足和补救
我们也不是非常充分的,最低第4条是我们的弱项。由于众多原因,我们的古建筑保存的相对较少。这就需要一个补救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可以从突出和拱卫做文章:突出就是突出辽塔的地位和价值,使其成为佛教圣地,供人膜拜瞻仰。拱卫就是以辽塔为核心,复原、修建其他古建筑,形成古建筑群落,完善一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风格在实物中的体现。这一点可以配合清华大学同衡规划设计院为我们完成的《黄龙府文化挖掘凝练 提升规划》来实现。另外还要进一步增强“黄龙府”的精神符号价值,提升知名度。
三、具体实施方法和保障
1、加大宣传力度,推介农安——“黄龙府”。宣传推介是认识和了解农安——“黄龙府”的重要途径,也是唤起人们特别是契丹、女真后人挖掘、抢救、保护、传承辽金文化至关重要的一环。利用现有规划和我省高校、研究院一批辽金学者的优势,政府牵头召开不同专题的研讨会、论证会,并将其成果整理出来,在媒体上加以宣传,特别是利用网络普及农安——“黄龙府”的历史故事和精神内涵,引起人们的关注。
2、加大政府保护扶持力度,重塑农安千年古镇,打造“黄龙府”地域名片。重塑千年历史文化古镇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与帮助。不但需要政府宏观规划、多部门的协调与通力合作。而且需要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扶持,还需要传承人保护政策倾斜。更需要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来倡导推动。例如:政府组织申报千年历史文化名镇,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再如:政府通过招商引资,与相关国内外企业合作,鼓励企业投资,共同开发与建造“黄龙府”古镇。
3、静态景观的开发,即展馆类。就是以游客静观为主的旅游项目开发模式,多以民俗设施、民俗陈列为主要形式。应在农安现有展馆基础上,扩充“黄龙府”博物馆辽金文化馆藏,搜集各地辽金遗物、文物,并仿制一批。形成东北地区辽金文化的主要展示地。
4、动态景观开发,即建契丹、女真风情园类和黄龙府古城。这是以游客参与或半参与特定民俗活动为主的开发模式。可将游牧民族、渔猎民族在建筑、装饰、服饰、礼俗、语言、饮食、器具、表演等方面反映出来,使游人有穿越历史时空,体会辽、金社会生活的感觉。可建立狩猎场、冰雪场、祭祀场、榷场等参与性狩猎区和娱乐、祭祀场所,一方面展示北方少数民族捕鱼、打猎、祭祀等风俗,另一方面让游客参与具有辽金人生活特点的狩猎、歌舞、竞技、游戏活动,从深层次体现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生活。
5、精品产业的开发,即契丹、女真族特色旅游项目和商品开发。根据吉林现有的满族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制定辽、金民族民俗旅游路线和专题,可以设立契丹族民俗风情游,女真族民俗风情游,契丹、女真后代寻根追祖游,辽、金历史古迹游等,结合过去的历史背景,因地制宜的挖掘、打造“黄龙府”文化精品游。同时,开发与其相关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地方色彩的文化旅游衍生品,即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可拉动旅游经济增长点,给农安人民创造更多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