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做大做强能源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助力领跑》
组 长:王德友
副组长:栾少平
成 员:梁国一 谷士国 白 薇
尚华飞 刘 刚 徐安东
执笔人:梁国一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从人类历史看,不论是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生活方式的改变,还是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生产方式的转变,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文明进步,都是伴随着能源利用的深刻变革;从现今世界格局看,近年来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都是为争夺和垄断能源资源而挑起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谁掌握了能源资源,谁就抢占了发展的制高点,谁就有左右别人的话语权。
一、国际、国内能源发展态势
从国际看,随着能源资源供给长期偏紧、能源供应格局的深刻调整和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能源市场也更加复杂多变,据有关权威组织发布的资料显示,按照现有消费水平,石油可再用30年,煤炭可再用50年,天然气可再用100年,在人类开发出新的替代能源前,将会出现200年能源空白,世界能源供给将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步枯竭进入紧张时代。
从国内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能源需求第一大国,并且能源需求过快增长态势不减,由于我国属能源资源匮乏国家,常规化石能源可持续供应能力明显不足,2012年我国原油进口2.85亿吨,依存度达58.7%,预计到2015年将突破60%。而国际上把原油进口依存度50%作为警戒线,认为如果超过了警戒线,将影响国家安全。因此,新近成立的国家能源安全委员会,李克强总理任主任,可见能源对我们国家的重要。
二、我县能源资源、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县具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天然气和油页岩,据探测:天然气资源约7600亿立方米,已探明储量500亿立方米;油页岩资源总储量380亿吨。同时我县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一是风能资源:风功率密度352.7瓦/平方米,经济可开发量达到1000万千瓦;二是太阳能资源:全年日照小时数2590小时,有效积温2800度;三是生物质能资源:全县秸秆年产量400万吨。
我县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逐渐发展壮大。目前,我县既有中石油、中石化、华润公司、华能公司、国电龙源公司这样的央企,也有新大石油这样的支撑财政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几年来,能源企业累计投资近百亿元,创造税收40多亿元。仅2013年就上缴税金7.21亿元,已成为财政支柱产业。
虽然我县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许多现实问题。
一是石化产业大而不强。虽然新大石油公司是我县财政支柱企业,在全省民营企业中处于领头羊地位,但是在全国石化行业,还是小兄弟。受原油供应指标控制,处于严重吃不饱状态。
二是优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受技术、土地、环保等因素制约,我县最大能源资源--油页岩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可以说我们是捧着金饭碗没饭吃。
三是天然气产业和天然气资源不匹配。目前我县现有的24户天然气企业,除少数几家企业外,还基本上是以天然气为燃料和原料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小散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很低,我县还属原料供应大县,只是过路财神。
四是搭建平台少,服务意识还有待加强。在对待新能源产业上,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和重视;在油气勘探开发上,个别村组干部不积极、不配合、不作为,甚至部刁难卡要油田企业。
五是全民能源意识还有待提高。能源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珍惜,特别是春秋两季野外焚烧秸秆现象还经常发生。
三、做大做强我县能源产业的几点建议
在经济、社会、环境矛盾凸显的今天,我县作为能源资源大县和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有责任有义务为国家分忧、为环境担责、为百姓谋福,为社会贡献。为此,建议今后一个时期我县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立足资源优势,瞄准一个目标,把握两个环节,强化三大产业,即瞄准经济发展、财力增强这个目标,把握民生改善和环境友好这两个环节,做大做强石化传统产业,做精做细天然气新兴产业,做活做优新能源清洁产业。努力实现资源大县向能源大县财政富县的转变,为县城经济发展助力领跑。
预计到2020年,我县能源产业总产值可达300亿元,税收将突破30亿元。
按照这一思路,建议今后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新大石油要在稳定中求发展。抓住国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石油垄断行业这个契机,推进新大石油与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合作,力争与两家央企参股经营深度融合。广泛寻求共赢伙伴。国家将逐步放开原油的进出口权,我们要广开眼界,积极拓展进口渠道,寻找合作伙伴,建立长期供应关系,彻底扭转吃不饱局面。同时鼓励企业挖潜更新、提质增效、扩建增产,力争三至五年时间,达到5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保证企业在稳定中得到发展。
2、油页岩要在开发中求突破。建国以来对油页岩开发,我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国内外多家公司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目前制约开发的瓶颈主要还是技术。去年10月,吉林大学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以色列地下原位裂解开采技术,在永安境内进行了先导实验,有望在年底开采出我县第一桶页岩油。我们要积极支持这个项目,推进项目及早进行中试,评估好其商业运行的可行性,引进国内外资金,把项目放大做实。
大张旗鼓招商引资。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将逐步回升,预计不久的将来,将会掀起新一轮油页岩开发高潮,我们要未雨绸缪,提早对油页岩开发项目进行谋划包装,适时组织大规模的国内外专项招商,招宏商引巨资,切实把油页岩开发起来,实现农安人多年梦想。同时积极向省里争取油页岩探矿权和采矿权,掌握主动权。做好开发企业与新大石油的对接合作,实现页岩油开采、加工、销售一条龙,形成完整石化产业链,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未来增长点。
3、天然气要在精细中求提升。抓住气源指标,掌握主动权。着力打造与中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和中石化东北油气公司的合作。可以说,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和两家公司形成了良性互动,达成了广泛共识,关键还在于部门和乡镇如何去落实,我们绝不能把两家公司在我县的勘探开发当成额外的工作,要当成分内的事,分内的大事,积极问需、主动服务,确保两家公司在我县顺风顺水、顺心顺气、多勘探多开发,多产稳产,保证我们项目建设的气源供给。
重点打造伏龙泉新能源产业园区和小城子天然气配套产业园区,抓住国家支持央企与民企及地方合作的有利契机,强化两个园区与两家央企的深度融合和全面合作,采取“企地共建,收益分成”等办法,破解园区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不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承载能力。
做精做细天然气产业。天然气产业贵在“精细”,“精”才能科技含量高,“细”才能产业链条长,只有“精细”,才能创造出更高的效益。我们在招商选资不断引进高新项目的同时,要痛下决心,对那些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小散企业,采取“腾笼换鸟”办法,把有限的气源用在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对财政和社会贡献率高的项目上,切实提升天然气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现实增长点
4、新能源要在培育中求创新。重点开发秸秆能源产业。如果按燃烧值计算,我县所产秸秆相当于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零排放的可再生中型煤田。做好秸秆利用这篇大文章,把握的原则是“控源头,搭平台,通出口”,就是做好秸秆收集和野外禁烧,保留下珍贵的能源资源,同时出台扶持政策,为秸秆颗粒的生产销纳给予支持。这些事情做好了,形成了投资洼地,民间和社会资本就会不断投入,同时由于管住了源头、搞活了生产、通畅了出口,秸秆能源产业链就会更加完整,秸秆能源产业就能做活、做大、做强,做出新亮点。(《做好秸秆能源利用大文章,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新样板建议》附后)。
稳步发展风电产业,充分利用我县风能资源丰富、上网电价高和消纳能力强这三个优势,按照谁有实力支持谁、谁能争取上网指标支持谁的原则,争取三至五年时间,风力发电150万千瓦。
积极发展光电产业。在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我们也要按照促进风能发电的原则,支持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企业,争取三至五年时间,光伏发电300兆瓦。
新能源产业做活了做优了,我们就能打造出全省乃至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新样板。
5、优化环境要在服务中求实效。要给予能源工作以足够重视,配强配齐配好能源管理服务队伍,做到有人员、有职责、有权威。同时对能源新兴产业要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优良的扶持政策,舍得投放精力、投放人力、投放财力。要不断提高全民爱惜能源资源、保护环境意识,不野外焚烧秸秆,共同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随着能源资源的开发和能源产业的发展,一个山青、水秀、天蓝、人美,繁荣富庶、平安和谐、美丽宜居的新农安,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附:
做好秸秆能源利用大文章
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新样板
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步枯竭,能源资源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治理雾霾天气缓解环境压力的呼声不断增加,如何找到清洁替代能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摆在当今世人面前,为此,2011年国家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并授予全国108个县为首批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以此打造出可再生能源利用“样板”,推动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我县有幸成为吉林省仅有的两个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之一,可谓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如何在创建工作中做出自己的特色,我们认为,依托资源优势,做好秸秆能源综合利用这篇文章,不但能够为绿色能源县建设创造新样板,也能破解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用能问题,实现广大农村农民增收、环境改善,村容巨变。
一、全县秸秆资源及利用情况
全县秸秆资源量达400多万吨。其中农户炊事用量100万吨,主要是大灶直燃;畜禽养殖用量50万吨,而且随着大牲畜数量的下降,这个用量逐年递减;华能生物电厂消耗30万吨,主要是燃烧发电;秸秆成型燃料消耗约1万吨,其中吉林固得为公司生产秸秆颗粒燃料约8000吨,其他公司生产秸秆颗粒约2000吨。还有近200万吨秸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被野外焚烧和烂掉,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严重的污染了环境。
二、秸秆能源利用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秸秆做为能源资源,千百年来为广大农村生活用能的主要来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村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的人们用能需求的不断转变,秸秆能源利用矛盾日益凸显。
一是秸秆没有做为资源得到应有的珍惜和利用,野外焚烧现象经常发生,我省春秋两季发生的雾霾天气,野外焚烧秸秆是主要原因。
二是秸秆收集难。由于秸秆体积大,重量轻,在5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收集起来,费时费力,成本较大。同时由于野外焚烧,也使企业无料可收。
三是秸秆能源综合利用投入大、成本高、回报率低。一个年产5万吨的大型秸秆成型企业,总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回收投入要8—9年时间以上。生产一吨秸秆颗粒成本为:收集秸秆原料成本在250元,粉碎加工成本70元,人工成本60元,成型颗粒成本120元,折旧、仓储、销售成本100元,每吨秸秆颗粒成本在600元左右,而秸秆颗粒市场价格在700元左右,企业基本是微利。
四是搭建平台不够。在秸秆项目建设上,秸秆加工没列入农产品加工目录,还没有任何扶持政策;在项目用地上,还没有享受像牧业小区等的优惠政策;在项目用电上,执行的是工业用电电价,企业生产成本较高;在秸秆收购、储存、运输上,还没有给予应有的优惠政策;
五是秸秆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目前农村大灶直燃秸秆能源利用率仅为20%左右(秸秆颗粒燃料配套专业汽化炉具利用率在90%以上),浪费了能源资源,也污染了环境。
三、秸秆能源综合利用的几点建议
据测算,我县全年用能折合标煤145万吨,扣除交通用能,工业生产用能35万吨,居民用能65万吨。按照燃烧值计算,如果将全县秸秆全部加工成秸秆颗粒,等量于200万吨标煤,我县就相当于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中型煤田,不但能够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而且能够成为可再生能源输出大县,每年秸秆资源产值可达14亿元。秸秆综合利用总的原则上是:“控源头,搭平台,通出口”。就是做好秸秆收集和野外禁烧,保留下珍贵的秸秆资源,同时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引导企业投入,并为秸秆颗粒的销纳给予支持。为此建议抓好以下几件事。
(一)采取有疏有堵,疏堵结合方式,重典治理野外焚烧,控制好源头。
古人云“治乱必用重典”。治理野外焚烧秸秆,既要采取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也必须采取经济手段,不但要“狠打”,还要“严罚”。借鉴河北省的做法,我县可在省市禁燃令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包保责任制,提高处罚标准,加大执法力度,一是建立户户联保责任制,村民签定不野外焚烧保证协议;二是以村社为单位严看死守,村社干部全天巡护在辖区内,保证辖区不野外焚烧秸秆;三是县乡村成立巡查督察队,在春秋两季全天巡察,发现野外焚烧秸秆的,不但要严“打”还要严“罚”,切实打出气势,打出权威,打出成效,使广大民众不敢烧、不能烧、不舍烧。
要加强秸秆收集的组织引导,可采取补贴方式,试点地区每垧地可以考虑补贴100元,一是鼓励村民自己收集秸秆;二是鼓励经济人收集秸秆;三是鼓励乡村成立合作社收集秸秆。这样秸秆得到了有效的收集和保护,为企业生产加工提供了原料保障。
(二)出台扶持政策,搭建良好投资运营平台。
对于秸秆利用这样利国利民的新兴产业,要做大做强这样的项目,一定要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
一是要利用好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补助资金,发挥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先行重点扶持2-3个秸秆颗粒燃料生产企业,作为企业样板及全县秸秆产业发展龙头企业,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促进企业加快完成项目阶段性任务,争取在我县召开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现场会,按照目前我县固得为公司颗粒燃料生产规模、自动化生产线的先进性及农户对炉具使用的评价来看,经过努力是可能实现的。
二是县里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企业进行补贴奖励。为防止人为套取扶持资金,可以采取以土地作价奖励的方式,就是按照项目投资建设规模,政府免费提供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并签定保证合同,在规定期限内如不能完成约定目标,政府无偿收回土地;也可以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投资和生产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予以一次性补贴。同时,对企业争取的国家及省级专项资金,县里给予足额拨付。
三是在项目建设用地上,可比照牧业小区政策,按农业用地管理。采取“村协议承包、乡镇监督使用、能源主管规模审批、土地主管备案”方法,保证土地供应。
四是比照农产品加工政策,项目用电执行农产品加工电价。
五是对项目实施区域由财政拨款的机关、医院、学校、敬老院等单位的供暖由企业实行供暖能源合同化管理。同时,结合节能减排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首先在全县范围内洗浴业户进行生物质锅炉改造,逐步开展生物质集中供暖试点。
六是公安、交通部门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对秸秆运输车辆给予最大关照,开设绿色通道。
平台搭建好了,形成了投资洼地,民间和社会资本就会不断投入,同时由于管住了源头,通畅了出口,秸秆能源产业链会更加完整,秸秆能源利用这个产业就会不断发展壮大。
(三)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通过政府招标的方式,先在一定区域内(可选择3—5个乡镇)进行项目建设,总结经验然后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