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结果公开 | 建议提案

关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时间: 2012-07-05 14:58 来源: 县政协
【字体: 打印

  农安县龙王乡政府 陈兴刚 李国伟 刘志国 于占水

  农安县作为产粮大县,对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但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减灾能力不强,靠天吃饭的制约因素比较明显。

  表现在:

  一、农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相对薄弱。在近三年的春播、抗夏旱中发现,机井病井率较高,机电配套不齐全,90%的农田仍然用传统方式灌溉。抗旱机电井不足、农机装备水平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要求,滴灌、喷灌节水设施还没有大面积普极。2010年洪涝灾害面前暴露出排灌站老、病化、不足等问题严重,需要新一轮建设;防洪堤坝、桥、涵需要进一步加固升级;农道桥涵需要增加建设;玉米螟严重;部分地区风雹明显。

  二、农业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中央和省都在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但由于县、乡财政不足和“两工”的取消,“一事一议”很难发挥作用,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有限;国家的项目资金支持有限,政策性资金申报难度大,相关农业基础性项目无法全面展开,严重影响农业抗灾减灾能力的提高。

  三、农业基础建设管护水平较低。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农业基础设施建成后,由于后续管护经费不足,缺乏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没有统一的管护队伍,严重影响了农业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和效益发挥。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是基础的基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为此就如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结合农安发展实际,长期坚持不懈地加大投入,始终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真正把农业的基础夯实打好。

  一是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要解决投入问题,在投资方式上,要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个人、企业等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农民群众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收益者、参与者、管理者,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严格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定出符合群众意愿且不违背国家政策、能够切实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三是注重科技,强化服务。科技体系建设是基础设施的范畴。要把乡镇散而乱的农技、水利、农机重新整合,通过资源整合,建立起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和机制,鼓励和吸引农科人员以多种形式参与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协会组织的作用。

  四是抢抓机遇,争取项目资金。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中小水利设施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住财政政策向“三农”倾斜、不失时机地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千方百计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五是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加快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经营的原则,明晰产权,明确项目工程的管护责任人,建立管护机制,确保农业基础设施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