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常委 实验中学教师 单 熙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是注重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总趋向,是提高我国民族素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迎接世界人才竞争的需要。
我县的高中素质教育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源源不断地向上级院校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但在全球化趋势的大背景下,网络信息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也随之涌来,给素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我觉得,只有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才能搞好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
一、 学校是和谐构建的主要战场
学校是学生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能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和全面,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学校的思想教育应不断完善和创新。
1、新形势下思想教育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责任重大的教师,其自身素质、授课方式、学识水平、思想状况等等,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
首先,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授课方式,不断探索和实践能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和感悟的新的授课模式。
其次,教师应该是一位具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学科知识的高素质教师。
再次,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群体,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加以教育、引导,学生对关心爱护他们的老师也更“信其道”。
2、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蕴藏着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重要育人功能。因此,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应成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二、 家庭是和谐构建的最好课堂
家庭是孩子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养成的重要环境,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家长的教育方式、自身素质的高低以及家庭氛围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发展状况。
1、新形势下思想教育对家长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思想水平、日常习惯、处事方式时刻影响着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家长们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和方式,不断地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尤其要注重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特点,能够用科学恰当的方式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引导、指导。
2、 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对孩子的思想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离不开夫妻之间和谐恩爱的情感,父母应该对孩子的身心、学习、思想等方面情况都予以关注,而不是单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现在学生学习负担虽然不轻,但是在生活上几乎没有负担,许多家长怕耽误孩子学习或者怕让孩子受累,对于他们的生活大包大揽。目前一些中学生的父母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说明学生负担分配不合理——大脑负担重,手中负担轻;心理负担重,对挫折的负担轻。只有为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打好基础,才能让学生适应瞬息万变社会的需要。
三、 社会是和谐构建的舞台
社会是柄双刃剑,它既可以深化思想教育工作效果,也可以消弭学校和家庭思想教育的成果,甚至误导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据统计,在近年来的刑事案件中,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加。当前我县城区学校周边环境也不太乐观。如网吧、休闲公寓等的影响就不小,反映也比较大。商家采取各种手段吸引学生上网,造成许多学生通宵达旦、沉迷于网吧而不能自拔。还有无工商执照的流动商贩及文化商店盗版书籍等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以上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社会综合治理的工程。
一是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对于学校周边的环境需要工商、卫生、公安、文化等部门联合执法,加大打击力度,该取缔的要及时取缔。
二是加大社会正面思想教育的宣传力度。对于一些社会教育机构,例如文化部门、宣传部门、法制部门等,应倡导这些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到群众中开展工作,让群众时刻感受社会新风气、新风尚的气息。
三是加大和完善社会的激励功效和监督力度。一方面要鼓励青少年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针对一些教育失败已经犯下严重错误的特殊群体,社会就要加大打击和监督力度,防微杜渐。
四、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协调统一,形成和谐构建的教育网络
1、 要争取家庭教育向学校教育靠拢。一般来说,家庭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及系统性都不如学校教育强,立足点也没有学校教育高,存在自发性和随意性,家长要多和学校及班主任联系,使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能和学校保持一致。学校、社会要积极向家长传播科学育人的知识,如举行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青春期教育问题或家庭教育问题讲座等,指导家长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指导工作。同时要调动家长教育力量,发挥家长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协助学校做好家长工作,解决家长存在的有关学生教育的问题,配合学校开展校外教育活动。
2、 学校应借助社会力量,而社会也应参与学校教育。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争取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尽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如通过宣传部、派出所、共青团、校外文化教育机关等为学生提供课外德育活动的广阔天地,并定期聘请各条战线上的模范人物对学生进行讲座教育,树立榜样,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了解人生。
3、家庭教育要融入社会教育体系中,而社会教育也应该走进每一个家庭,这样才能使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思想教育全民性教育目的。
总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可或缺。学校是主战场,是旗帜,负责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全面的、深刻的思想教育内容和引导家庭、社会教育工作;家庭是重要的思想教育阵地,负责提供细腻、真诚的情感基础,能有效地和学校的理性教育、社会的影响有机结合;社会是大舞台,是练兵场,对学校、家庭的教育具有补充和丰富的作用。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沟通,取长补短,携手共进,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才会更加完善,素质教育的步伐才会迈得更快,才能为国家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