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常委 吉林吉龙律师事务所主任 杨开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的,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农安县委、县政府新的领导班子也正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无论在招商引资、城镇建设、还是在农业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令全县人民欢欣鼓舞的。
就和谐二字的字面来看,“和”字是左边一个禾,禾是粮食。右边一个口,口是吃饭。“谐”字是左边一个言,言是说话,右边一个“皆”,皆是大家、全部;“和谐”的字义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话讲。那么有饭吃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有话讲就需要解决民主政治问题。从吃饭和说话来看,都是极平常的事情,但是如果把它看成是民生、民主,那就是大的不得了的大事情。可以说,解决民生要靠发展经济,而解决民主则是要靠公平、公正。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千头万绪,纵横交织,从何处着手?首先要确立一个基本理念,这就是:公平、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老百姓对公平、公正是最敏感的,同时也是人们历来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有这样一则分饼的故事:一位父亲有两个未成年的儿子,一次吃馅饼,由于只剩下一张馅饼了,兄弟俩得分着吃。谁知道弟兄俩都想要大半,而且各自的理由又都非常充分,态度非常坚决,互不相让。乃至双方摩拳擦掌,矛盾一触即发。父亲是一个极睿智的人,看见这种情景后,一个建议便将事情摆平。那么这个建议是什么呢?父亲说:你们的要求我很理解,我都支持,问题是饼子一分为二,必有一大一小。我建议,你们一个操刀切饼,怎么切都可以,这是你的权利。但不能先拿饼子,这是你的义务。另一个在切好之后先拿饼子,怎么拿都可以,这是你的权利。但不能事前操刀切饼,这是你的义务。也就是说;切饼的不能先拿饼,先拿的饼不能切饼。显然,这样的制度安排是合理的。兄弟俩冷静之后,觉得只能如此,否则,大打出手,既不文明,也不值得,说不定会失去馅饼。兄弟俩达成协议后,一个操刀,一个先取。由于父亲的做法公正,因而最后的结果体现的是公平、是和谐,是矛盾迎刃而解的高效率。
以上这则故事,给我们以启迪。当前,我县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只有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相处的局面,才能够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公平、公正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下面就如何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和谐意识
《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这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的和谐直接影响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和谐,也就是说,人内心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前提。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谁也不应该把自己置之度外。因为社会是否和谐与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有关系,与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有关系,如果每个人都能以身作则,从我做起,违法乱纪的事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做,欺压他人的事不做,而且能善待别人、同情和帮助弱者,那么,我们的单位、我们的国家就不可能不和谐。所以要把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和谐意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二、依法行政,增强和谐意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大特征,无一不与法治具有密切的联系,并且需要通过法治得以保证,所以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从行政管理的范围来说,依法行政是和谐社会之必须。行政是由政府承担的,世界各国政府规模有大有小,但无论多小的政府,都特别有权:从财政、金融、交通、国防、环保,到教育、科技、文化无一不管。广泛的政府职能和强大的政府权力都要求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从法律适用的数量来看,依法行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必须。在所有的法律法规之中,由政府执行的法律在80%以上。这就意味着,如果政府不依法行政,80%的法律就形同虚设。可见,政府是最重要的执法主体,也是法治能否实现,社会是否和谐的主导力量。从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政府管理的效能如何,政府执法的状况如何,对于社会的状况有着根本的影响。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强调政府的依法行政。各级各类行政主管部门都要从公平、公正的角度出发,切实做好民生工作,而且要千方百计的做好民生工作。我们的各级各类行政主管部门在对待民生工作都要向那位父亲一样,面对两个儿子争饼,能够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公平的作出处理,让人人有饭吃、有衣穿,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矛盾、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因此,只有增强和谐意识才能够依法行政。
三、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促进和谐
由于人生下来就面临着生存,正是这种生存的危机和欲望才产生了利益之争。因而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矛盾发生。其实,和谐社会也并不等于没有矛盾,而是通过避免矛盾、化解矛盾、减少矛盾促进和谐。对此应提倡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可以说人民调解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前我县已有22个司法所。但是,如果各村、组、各部门、各公司、各工厂、各学校、各社会团体均有这种调解组织,对于婚姻纠纷、邻里纠纷、员工纠纷等等,均由基层的调解组织先于调解,使矛盾不出屯、不出村、不出乡,不论是单位、工厂、乡村、社会团体的调解员,均把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环境作为重要的内容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切实把各种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苗头、隐患都解决在自己的内部,那么,很大程度上就铲除了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土壤,同时也为司法程序减少了压力。所以,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是促进和谐的最佳选择。
四、加强信访接待力量,构建和谐
就全国来看,近几年来上访投诉的比较多,对这部分人不排除有缠讼的人员,但是,有的也确实有冤屈,也就是显失公平、公正之说。有一个成语是“不平则鸣”,那么在满腹委屈没有得到倾诉和解决的情况下,仅凭着阻止上访的强制行为是解决不了的。只有弘扬公平、公正,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和谐局面。据了解,老百姓上访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回避诉讼的艰辛,不想通过诉讼解决;一种是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另一种就是通过法律解决之后,认为不公平而多方投诉的。可以说,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作为当事人都是把政府当成了自己唯一的依靠,都想从这里得到支持和帮助。所以必须要加强信访接待力量。信访接待是政府形象或者说是党的形象的窗口,这些接待人员既要懂法律,又要懂政策,还要懂民情。既要有热心、爱心,又要公平、公正,只有这样的人员才会帮助政府化解矛盾、解决矛盾。把信访接待窗口办成:知民困、解民难、止民争、息民怒,老百姓得以信赖的窗口,那么就会成为政府构建和谐的阵地。所以,加强信访接待力量,是构建和谐的需要。
总之,只有努力营造“公平、公正”氛围,打好构建和谐社会基础,才能有效推进和谐社会的建立。我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承接和弘扬中国自古所崇尚的和为贵,和谐为美的和谐社会理想,建设各阶层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那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