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 | 决策公开 | 发展规划

农安县农业局“十三五”发展规划

时间: 2016-06-16 09:04 来源: 农安县农业局
【字体: 打印

2016至2020年,是新常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为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建设,确保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高效、健康发展,根据《农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编制提纲》的要求,立足农业大县,结合我县农业发展现状,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确定未来5年我县农业的发展定位,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编制此规划。

一、农业发展基础条件分析(“十二五”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农业局认真贯彻落实一系惠民政策和省、市有关规划、部署,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加强,农民素质显著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新农村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全县农业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1.粮食生产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农安县实有耕地面积37.5万公顷。2015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9.6万公顷(含复种面积2.1万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7万公顷;其中,玉米播种面积34.1万公顷,水稻播种面积1.2万公顷,杂粮杂豆播种面积1.4万公顷。经济作物及蔬菜播种面积2.9万公顷。

“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紧密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中心,把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生产技术,积极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有效地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取得了较好成效。我县粮食总产量连年递增,已由期初的60亿斤阶段性水平提高到期末的70亿斤阶段性水平。

2.特色作物和棚膜经济建设迅速发展

制定了《全县棚膜经济和特色作物发展实施方案》,其指导思想是巩固和发展“三辣”、黄烟、马铃薯、花生、胡萝卜、西甜瓜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同时,以两线八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棚膜蔬菜产业,2015年新发展棚膜蔬菜2500亩,棚膜经济总量年末达到16000亩。比期初的8000亩增长100%。合隆镇陈家店,农安镇南关,伏龙泉镇东甸子分别被确定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和省级棚膜经济园区。

全县稳定露地蔬菜及特色作物种植面积30万亩。基本建成“三辣”、花生黄烟、马铃薯、瓜菜、胡萝卜六大特色基地。

3.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十二五”期间,我县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加强基地建设,培育龙头企业,使全县农产品加工业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形成了生产有基地、加工有龙头、流通有市场的发展格局。2011年被省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发展贡献奖先进单位”。

全县各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28家,市级以上3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6家。年可实现加工业销售收入158亿元,税收3亿多元,创汇2200多万美元,安置剩余劳动力5万余人,带动基地农户8万多户,户均增收6500元。截至今年9月末,已实现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1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已申报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6家,预计年末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可达40家。

我县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已打造中国驰名商标5个,省著名商标20多个。康大兔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华正猪肉获省名牌产品、长春市十大名牌农产品称号,省内市场占有率达30%。学龙手拍粉、江波食月饼、青山江边鸭蛋、卓然稻花香大米在第十四届农博会上获得金奖;华正猪肉、哈拉海“三辣”被评为“最具长春味土特产”。

三、“十三五”具体规划

1.指导思想

未来5年,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牢牢把握国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立足资源优势,围绕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两大主线,争取和落实国家投资项目,突出发展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省现代农业核心区建设,保持和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发展目标

一是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经过5年的努力,使全县的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5亿斤阶段性水平。

二是建设“两线八区”棚膜蔬菜产业带,年递增3000亩,到2020年,棚膜蔬菜面积达到4万亩以上。

三是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到2020年,初步建成绿色生态县。

四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基地建设,逐步实现农业标准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到60家;

五是重点重点推进第一批、第二批省级示范村、60个环境连片整治村及2014-2015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村建设,通过典型村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六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省示范核心区建设。制定《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0年)》,初步确立了“一田”(高标准农田);、“两区”(玉米高新科技成果集中展示核心区和水稻标准化核心示范区)、“四园”(标准化养殖示范园、无公害瓜菜生产示范园、休闲果林观光采摘示范园、新农村建设示范园)、“八带”(玉米、水稻、畜禽养殖加工、农产品加工、水产品养殖、棚膜瓜果蔬菜、特色经济作物、农业休闲观光主导产业带。)的发展规划。

3.区域布局

一是粮食作物种植区。以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松花江、伊通河、新开河及引松工程流域黑土、黑钙土区域为主体,重点发展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确保播种面积,稳定提高单产。

二是棚膜蔬菜产业经济带。以302国道和长白西线为轴,建设两条棚膜蔬菜产业带;以合隆镇、开安镇、华家镇、农安镇、哈拉海镇、烧锅镇、龙王乡、三岗乡为节点,建设八个棚膜蔬菜产业示范园区。

三是特色作物种植区。即以哈拉海镇、杨树林乡为中心的三辣种植区;以杨树林、三盛玉为中心的花生种植区;以青山乡、靠山镇为中心的黄烟种植区;以伏龙泉为中心的马铃薯种植区;以农安镇、烧锅镇、靠山镇为中心的瓜菜种植区、以农安镇为中心的胡萝卜种植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