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气象日”专家解读
时间:
2019年03月
地点:
农安县电视台
主办:
农安县电视台
嘉宾:
李明哲 张悦 解彦维
访谈摘要:
世界气象日是1960年由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太阳、地球和天气”。众所周知,太阳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提供能量。他驱动着天气、洋流和水文循环。太阳距地球近1.5亿公里,是太阳系的核心,是它使我们的星球保持温暖,足以让万物生长。在45亿多年的时间里,这一等离子发光发热球体始终是天气和气候以及地球上各种生命背后的推动力。过去30年开展的卫星测量显示:太阳的能量输出没有增加,最近地球上观测到的变暖不能归因于太阳活动的变化。正在造成冰雪融化和大气海洋升温的原因是由大气中的长寿命温室气体驱动的。2017年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405.5%,并在继续上升。自1990年以来,长寿命温室气体使气候增温效应增加了41%。在过去的十年中,二氧化碳在增加的辐射因素中约占82%。
主持人:晚上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新闻热线,我是主持人金刚。为纪念3月23日世界气象日,我们今天有幸请来气象局几位专家,针对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请几位专家为大家讲解一下气象方面的专业知识。好的,接下来为观众朋友介绍一下做客新闻演播室的嘉宾有:农安县气象局副局长:李明哲;农安县气象局副局长:张悦;农安县气象局农气中心主任:解彦维。首先,非常欢迎三位能够在百忙之中做客新闻热线演播室。
第一个问题请问张局长,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什么?具有怎样的意义?
张悦:世界气象日是1960年由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太阳、地球和天气”。众所周知,太阳为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提供能量。他驱动着天气、洋流和水文循环。太阳距地球近1.5亿公里,是太阳系的核心,是它使我们的星球保持温暖,足以让万物生长。在45亿多年的时间里,这一等离子发光发热球体始终是天气和气候以及地球上各种生命背后的推动力。过去30年开展的卫星测量显示:太阳的能量输出没有增加,最近地球上观测到的变暖不能归因于太阳活动的变化。正在造成冰雪融化和大气海洋升温的原因是由大气中的长寿命温室气体驱动的。2017年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405.5%,并在继续上升。自1990年以来,长寿命温室气体使气候增温效应增加了41%。在过去的十年中,二氧化碳在增加的辐射因素中约占82%。
据气候模型预测:大多数陆地和海洋区域的平均温度将继续升高,大多数人居地区出现极端高温的现象将增加,一些地区将出现更多的强降水,而有些地区将有更大的干旱的可能性。随着全球变暖,与气候相关的卫生、民生、粮食安全、供水、人类安全和经济增长风险预计将上升。
因此,了解太阳如何影响天气和气候现象对于WMO建设抗灾型社会的核心使命至关重要。
主持人:好的,第二个问题还想请问张局长,近年来,全球变暖,异常天气增多,那么天气气候异常的标准是什么?
张悦:世界气象组织对天气、气候异常,提出了两个定量的判断标准。其一是距平值达到标准差(又称均方差)2倍以上(不管近年是否出现过);其二是在最近完整的30年气象资料中未出现过的情况(不一定距平值超过标准差的2倍),或称30年以上一遇的罕见天气现象。考虑到一些发展中国家气象观测资料尚不满30年,可以稍为放宽条件,一般用25年以上资料来分析。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天气气候异常”,不过指的是就某个地区来说,出现了30-50年、或者百年之内只有一两次机会的那种罕见天气气候现象罢了。
主持人:接下来想请问解主任,刚刚过去的2018年冬季有什么特点?对我县有哪些影响?
解彦维:受厄尔尼诺影响,2018年冬季(2018年12月1日~2019年2月28日)我县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特高,降水特少,日照正常。冬季降水量为4.3毫米,比常年12毫米偏少7.7毫米(-64.2%),比上年13.2毫米偏少8.9毫米(-67.4%);平均气温为-12.0℃,比常年-13.6℃偏高1.6℃,比上年-16.0℃偏高4.0℃;日照时数为494.9小时,比常年546.3小时偏少51.4小时(-9.4%),比上年471.9小时偏多23.0小时(+4.9%)。主要影响有:一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冬季气温偏高,降雪偏少,有利于病菌和害虫(卵)越冬,容易发生病虫害。二是对防火工作的影响。冬季降雪少,地面无积雪覆盖,温度又偏高,火险气象等级明显偏高。三是对交通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冬季我县降雪天气较少,较有利于人们外出活动,对交通较为有利。冬季气温波动幅度大,且无降雪,空气中浮尘较多,对人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导致呼吸道感染、感冒和心脑血管等疾病多发。
主持人:接下来的问题还请问解主任,今年春季气候又是怎样的,咱们气象部门做了哪些工作呢?
解彦维:预计今年春季(3~5月)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略少。全县平均气温为8~9℃,比常年7.2℃偏高,与去年8.1℃相近;回暖早,冷暖变化剧烈,终霜将出现在4月末至5月初,比常年略早,后春可能有阶段性低温。全县平均降水量为60~70毫米,比常年72.6毫米略少,与去年70.6毫米相近;但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且阶段性变化明显,有明显少雨时段,可能导致部分区域气象干旱,第一场透雨(日降水量≥10毫米)将出现在5月初,与常年接近或略早。大风日数约8~10天,比常年略少。
气象部门在3月初就开始准备春耕春播气象服务工作。一是做好春季气候预测,特别是春耕春播期气象条件分析预测,为政府和农业管理部门组织安排农业生产提供气象依据。二是做好中期天气趋势、降水和升降温天气过程以及短期天气预报工作,为各地备春耕提供气象服务。三是做好气象为农服务所需的各种观测设备、业务系统的调试和完善,确保运行稳定高效,为气象服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3月25日开始,气象部门将持续为县委和涉农部门提供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信息,除了天气分析和预报的信息外,还包括土壤温度、化冻情况、墒情等信息。
主持人:好的,接下来问题想请问李局长,我们大家都非常关心什么是人工影响天气?
李明哲:人工影响天气是指应用大气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方法,针对自然天气过程中某些环节进行人工干预,促使自然天气过程朝着预定的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向变化。
主持人:那么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的科学原理分别是什么?
李明哲:人工增雨根据云的性质,人工增雨分为冷云催化和暖云催化。冷云催化:向低于0℃的冷云中播撒催化剂,使云中产生足够多的冰晶,当冰晶吸附水汽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降落,进入暖区融化成为水滴,从而引发云层降水或增大降水强度。暖云催化:在0℃以上的暖云中,云物理结构稳定,不易产生降水。向云中播撒吸湿剂后,它们从云中吸湿而迅速长成大水滴,从而加速碰并长成雨滴,形成有效降水。
人工防雹的原理是“有利竞争”的原则,即在云中播撒足够量的催化剂,从而产生大量的冰晶,迅速形成更多的小冰粒,与云中自然雹胚“抢夺”水分,从而达到消除或减轻冰雹灾害的目的。
主持人:好的李局长,接来问题还想问您,人工影响天气服务有哪些?
李明哲: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和业务有了显著提高,初步建立了国家-区域-省-市-县各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人工影响天气已成为中国防灾减灾和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气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以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为主,其服务领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防灾减灾的需求逐渐拓展。主要包括农业抗旱减灾、云水资源开发、江河湖泊蓄水、森林草原防火、重大活动保障、改善空气质量、应对突发污染事件等。
主持人:李局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有哪些?
李明哲: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主要有三.七高炮、火箭(移动和固定)、飞机及其附属装备等。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想请问李局长,人工影响天气受法律保护吗?
李明哲: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以及《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不许侵占、损毁人工影响天气设备、设施,决不允许干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作。
主持人:好,那么在节目最后非常感谢三位在嘉宾在百忙之中能够做客我们新闻热线演播室接受采访,谢谢!观众朋友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