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信息 | 基层动态

伏龙泉镇发展棚膜经济 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时间: 2015-03-03 13:21 来源: 伏龙泉镇
【字体: 打印


 

发展棚膜经济是发展避灾农业、适应性农业和设施农业的战略选择,是摆脱农民靠天吃饭局面的有效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重点。近年来,伏龙泉镇按照“特色立镇、产业兴镇、环境美镇”的要求,将棚膜蔬菜产业作为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如今,伏龙泉镇的棚膜经济蓬勃发展,大棚数量不断增加,种植品种不断增多,一批又一批的绿色蔬菜、水果远销长春、德惠、松原等地。


 

——依托区位优势,因地制宜。伏龙泉镇地处长春、农安、松原三地交界,交通便利,土质肥沃,地下水充足,适宜发展棚膜瓜菜种植产业。镇内东甸子村的大学生张建华,一直以来立志创新农业,经过调研,凭借地理优势,于2009年建起了大棚,种植黄瓜,让冬季的菜篮子里也能见到自产的绿色蔬菜。虽然第一年平均每亩产量达到了一万斤,但是他的蔬菜大棚发展仍然是举步维艰,没有资金、缺乏技术,大棚的规模和技术都达不到预期的标准,他自己边看书边实践,摸索大棚种植的技术,遇到不懂的就去找高人请教。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如今,在他的带领下,村民纷纷加入棚膜经济产业,投资600多万元,陆续建起了阳光温室大棚65栋,成立了属于村民自己的棚膜园区。2014年,该园区被评为了省级棚膜蔬菜园区,有了上级的支持和鼓励,村民干起活来也更有激情了。

——提高种植技术,丰富种植品种。随着大棚种植技术的成熟,大棚的种植品类也开始逐渐变得多样化,除了黄瓜,西红柿、蘑菇、白菜、油桃等也成为他们大棚里的作物。寒冷的冬日,外面白雪皑皑,绿色植被罕见,而大棚里却是生机盎然。美丽的桃花盛开了、绿油油的白菜叶子向四方伸展、又大又甜的西红柿挂满了枝头……村民在大棚里忙得不亦乐乎,都表示:“大棚种蔬菜、水果,真的是一条好的致富路子,让我们在农闲的时候还能‘捞金’”。

——树立品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随着东甸子村大棚种植影响力的变大,越来越多的村民想要加入这个队伍。于是,他们建起了绿科种植合作社,现有社员30余名。合作社可以为村民无偿提供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村民只要扣好大棚、种好作物,就可以在收获的时候获得不错的收益。现在,这些社员人均年收入基本上都可达到两万元以上。

——政府扶持,解决农民后顾之忧。伏龙泉镇政府对东甸子村的棚膜经济产业十分重视,不断加强扶持力度,努力营造适宜棚膜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这些年来,为村民解决了建设用地、财政扶持、信贷支持、基础建设等关键性问题。

东甸子村的致富带头人张建华表示:“有了政府的政策支持,我们对棚膜经济的发展又增添了几分信心。现在,我们在努力为温室大棚相关技术申报国家专利,申请绿色食品商标,致力于走绿色有机的道路。2015年,合作社要吸收新的社员,依靠科技支撑,大力提高棚膜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一是加快新品种开发步伐。二是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三是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四是要积极开拓市场,不断强化棚膜经济发展的牵动力;要主动出击找市场、依托基地办市场、强化主体闯市场、依靠龙头抢市场。五是注重培育品牌,通过品牌扩大消费,占领市场。”